基督教讲章:亚伯拉罕的信心 第一讲:信心的应召经文:创世记 12:1-9 引言:创世 记 12:1-25:18 记载的是亚伯拉罕(亚伯兰)的生平。亚伯拉 罕与我们关系至大,因为他是信心的祖宗,信心的父(参罗 4:13-17)。当人类在神面前尽行败坏的时候,神为了彰显他 的慈爱、亚伯拉罕大能和公义,向世人施行了救赎计划。从圣经中可 看到,神的救赎计划是逐步实现的——先拣选一个人,后拣 选一个家,再拣选一个族,最后拣选一个国,并且从这个国 中预备救赎主。亚伯拉罕就是实行神救赎计划的奠基人。因 着神的怜悯、恩待和引领,又因着亚伯拉罕的信靠、顺服和 完全的奉献,神最终通过亚伯拉罕成就了他的救赎大功,亚 伯拉罕则因此成为信心之父而流传千古。亚伯拉罕因信“叫 他作一切未受割礼而信之人的父,……又作受割礼之人的 父”(罗 4:11-12)。 呼召是出于神,应召是在乎人, 我们首先来看看神怎么样呼召亚伯拉罕的? 一:呼召 的目的:12:1 “你要离开本地、本族、父家,往我所要 指示你的地去。”亚伯兰为什么要离开故乡奔向远方?这是 神要他过很特别的生活。怎么样的特别?我和大家分享 3 方 面: 1,过分别为圣的生活 十条诫命明确规定不能 拜假神(参出 20:3-4),而亚伯兰的家乡吾珥与后来的寄居地 哈兰都是拜月亮神成风的地方。神指示亚伯兰到他的应许之 地,为的是不让他陷在罪的网罗中。今天我们的时候怎么 样?有没有过分别为圣的生活?我们常常和世人同流合污, 没有分别从来。 2,过真正信心的生活 亚伯兰离开 土生土长的吾珥与经济文化发达的哈兰,这是对他信心的考 验。谁不眷恋自己的家乡,谁不向往繁华昌盛的地方?亚伯 兰因为有真正属天的信心“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,就是在天 上的”(来 11:16),义无返顾地踏上了神所指示的信心之道。 过线,过完全倚靠的生活 他出来的 时候,不知道前面的道路有多远,要到哪里去?但是他完全 的依靠神的线 你要嘱咐 那些今世富足的人,不要自高,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。只 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。 二:呼召的应许 (12:2-3) 神的呼召蕴蓄着美好的应许。神的应许包括 三方面的内容—— 1,成为大国 “我必叫你成为大 国。”(2 上) 以色列国家的产生是与亚伯兰分不开的。 亚伯兰只是一个人,从他怎能产生一个国呢?这里有两个过 渡。首先是从他产生一个家,然后从这个家又发展为一个族, 即以色列民族。后来,这个民族又在百姓推举扫罗为王时产 生了一个国家,就是以色列国。 2,享有大名 “叫 你的名为大”(2 中)。 “美名胜过大财;恩宠强如金银。” (箴 22:1)神不仅使亚伯兰成为大国,而且使他享受大名。 他的大名有三个特点: A.美名——因着他的信靠顺服; B.大名——成为信心之父(参:罗 4:11-12); C.永恒之 名(参:加 3:7-9)。【加 3:8】并且圣经既然预先看明,神要 叫外邦人因信称义,就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,说,万国都 必因你得福。 3,得到大福 “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 得福。”(3 下) 亚伯兰为我们开创了信心的榜样之路, 亚伯兰成为因信蒙福的开拓者。一切跟着他信心踪迹的人也 都一同得福。为此,使徒保罗在《罗马书》5:1-11 中清楚地 阐明了因信可以享受的六大福乐—— A.因信与神和好 的福乐(罗 5:1)我们既因信称义,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 督,得与神相和。 B.因信得到神恩的福乐(罗 5:2 上) 【罗 5:2】我们又借着他,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, 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。 C.因信盼望荣耀的福乐 (罗 5:2 下) D.因信苦中有乐的福乐(罗 5:3-5 上) 患 难中为何有喜乐?因为患难能产生许多功用:患难生老练, 老练生盼望,盼望不至于羞耻。患难虽多,恩典更大。 E.因信经历神爱的福乐(5 下-8) 这爱是不记仇的爱, 是超越平常的爱。世人的爱是相对的,功利的,有限的爱、 有理由的,因为式,假如式的;神的爱是绝对的,不讲条件, 不计回报的、永恒不变的爱。 F.因信以神为乐的福乐 (9-11) 这个享受是因信而得的,而这正是亚伯兰所经 历的。神的呼召临到我们时,神的应许也临到我们,而他的 应许是非常美好的,是地上的金钱无法买到的,是眼睛不曾 看到,耳朵不曾听到,心里也不曾想到的。保罗深有体会地 说:“若有人爱神,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。”(林前 8:3)爱主 决不落空! 三:应召的态度(12:4-5) ①立刻而 坚决 “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”(4 上)。 “就……去”,这是应召者必须有的态度。可惜许多时候我 们总是找出种种理由推辞,结果,失去了神丰富恩典中的享 受。《路加福音》14:16-24 记载的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,是 对我们是否“立刻”、“坚决”地遵行神的旨意的光照,使我 们在应召的恩典上,不做那个“买地”的人和“买了五对牛” 的人,也不做那个为了“妻子”而失去神国筵席的人。属世 的东西都可以失去,但神的恩典不可失。侍奉主是没有“商 量商量”,“等候等候”的。 ②完全而彻底 “亚伯 兰将他妻子撒莱和侄儿罗得,连他们在哈兰所积蓄的财物, 所得的人口,都带往迦南地去。”(5)亚伯兰举家连人带物 迁赴迦南,这是完全彻底的行动。正因如此,他享受了神所 赐的“流奶与蜜”的迦南福地的丰富恩典。 在希伯来原 文中,迦南含有“顺服”的意思。这告诉我们,只有在信靠 中顺服的人,才能达到美好的目标。 无独有偶,《列王 纪上》19:19-21 中所记载的以利沙也有类似亚伯兰的壮举。 以利沙正在田里耕种的时候蒙召了,他立刻回家“杀牛烧器 具”,不为自己留有退路。我们要效法亚伯兰和以利沙应召 的果断态度,不要迟疑,不要惆怅,不要踯躅。(项羽的破 釜沉舟) 四:应召的表现(12:6-9) “他在那里 又为耶和华筑一座坛,求告耶和华的名。”(8 下) 亚伯 兰应召到迦南后的生活中心,一是“筑坛献祭,二是“支搭 帐棚”。筑坛是向神献祭,向神敬拜,是内室的,灵修的; 支搭帐棚是面对世界,面向人群,是解决生活问题的。亚伯 兰的一生都严格地遵循筑坛和支搭帐棚的平衡原则。 地名释义: 示剑——含有“早起”、“劝勉”之意。在约 旦河西以法莲山地。 摩利——含有“山上卫城”、“教师” 之意。此地有一棵著名的橡树传留到后世(18:1;35:4;申 11:30;书 24:26)。 伯特利——含有“神的殿”之意(28:19; 35:6)。 艾——含有“废墟”及“被守望人保护”之意。 这是一个小镇,和伯特利相近,在耶路撒冷以北便雅悯境内。 创世纪:12:10/20 信心的考验(12:10/20){一个有 信心的人} 神既召亚伯兰到流奶与蜜的迦南美地,为什 么又使那地遭遇饥荒呢?毫无疑问,这是神对亚伯兰信心的 试炼。 诗 139:23 神阿,求你鉴察我,知道我的心思, 试炼我,知道我的意念。 雅 1:2 我的弟兄们,你们落在 百般试炼中,都要以为大喜乐。雅 1:3 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 经过试验就生忍耐。雅 1:4 但忍耐也当成功,使你们成全完 备,毫无缺欠。在这里我们会看到两个属灵的原则。: 1: 神是掌管宇宙,决策万事的真神,他可以赐福给迦南地,也 可以降饥荒给那地。 2:人需要在信心中成长,活着神的 保守中。亚伯兰这样一位满有信心的人,为什么会走属灵的 倒退路,离开神的应许之地迦南,到世界的中心埃及去呢? 这是人的软弱。一个得胜的人,如果不依靠神的保守,是不 可能永远得胜的,最刚强的人也有软弱的时候,亚伯兰也不 例外,人毕竟是人。 一:下埃及的原因: 10 二:下埃 及的光景 11-19 三:下埃及的结果 14-16 1.生活的环境 受到考验 遭遇饥荒“那地遭遇饥荒。因饥荒甚大”(10 上)。 客观原因固然存在,但这只是懦夫用以自我辩解 的藉口。而对于一个强者,这本是一个经受试炼,得生命冠 冕的极好机会。在试炼中“如果”“假如” 启 2:10 你将 要受的苦你不用怕。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,叫 你们被试炼。你们必受患难十日。你务要至死忠心,我就赐 给你那生命的冠冕。这是神的一次考试,看看你学习的怎么 样? 2.普遍的环境存在危机 那地遭遇饥荒:今天这 个社会,处处都是遭遇饥荒。今天,基督徒也会时常面临许 多饥荒——生活的饥荒、感情的饥荒、工作的饥荒等等。面 对饥荒怎么办?我们要寻求神的旨意,不要跑得太快,因为 神“不喜悦马的力大,不喜爱人的腿快。”(诗 147:10)“闹 饥荒”不是神弃绝了我们,而是要我们在饥荒中更加经历神 的同在,这就是神对我们信心的考验。 3.属灵的环境失 去安静 诗 62:5 我的心哪,你当默默无声,专等候神。 因为我的盼望是从他而来。6 惟独他是我的磐石,我的拯救。 他是我的高台。我必不动摇。诗 131:2 我的心平稳安静,好 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。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 奶的孩子。 他有 3 个没有:没有亲近神,没有分析事, 没有倚靠神。闹饥荒的原因,就轻率地选择去埃及“暂居” 的决定。这个错误的决定显然是亚伯兰远离神的结果,因为 从 12:10-20 中没有看到亚伯兰向神祷告的举动。他不再像初 离哈兰乍到迦南时那样,沿途筑坛献祭敬拜神。这可能是亚 伯兰安居在流奶与蜜的迦南美地,沉醉于顺境中的享受而忽 略了清心、警醒的追求之故。 二:下埃及的光景 11-19 亚伯兰在埃及的光景是很可怜的。“私欲既怀了胎,就生出 罪来”(雅 1:15),他被私欲与罪所辖制,作出了许多不光彩 的事来。 1,失去信心,推卸责任 惧怕死亡“将近 埃及,就对他妻子撒莱说:‘我知道你是容貌俊美的妇人…… 他们就要杀我。’”(11-12)此时,亚伯兰的信心软弱到了极 点,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,不顾牺牲妻子的名声与贞操,完 全失去了丈夫的尊严与责任。一个对神失去信心的人,必定 是惶惶不可终日的,而爱里是没有惧怕的! 2,失去爱 心,隐瞒事实 “求你说,你是我的妹子,使我因你得平 安,我的命也因你存活。”(13)固然,亚伯兰与撒莱是同父 异母的兄妹,但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,他却隐瞒了更重要的 夫妻关系,这只能证明他的软弱。 3,失去身份,被人 责备 “法老就召了亚伯兰来,说:‘你这向我作的是什 么事呢?带她走吧!”(18-19)一个堂堂的“尊贵之父”竟惨 遭外邦君王的严厉斥责,实为可怜可悲可恶!但咎由自取, 一个失去信心的人,他的名誉、地位、人格、价值也丧失贻 尽。 三:下埃及的结果(12:14-16,19 下-20) 1, 失去传扬福音的机会: 从 16 节中可知亚伯兰在埃及发了 一笔大财,但这笔大财是以妻子的“极其美貌”、“被带进法 老的宫去”作为交易的。圣经宣告——丈夫“与妻子连合, 二人成为一体。”(2:24)因此,神圣婚姻是不容受半点玷污 与践踏的。感谢神,“耶和华因亚伯兰妻子撒莱的缘故,降 大灾与法老和他的全家”(17),及时制止了撒莱被法老占有, 使亚伯兰免受失妻的痛苦。 也许有人要问,亚伯兰隐瞒 真相,神不仅不惩罚他,反而降灾于无辜的法老,神是否太 偏袒亚伯兰?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。神这样做的目的, 一是为了不让法老犯之罪;二是为了拯救撒莱,使她清 清白白地走出法老的的宫廷;三是为了管教亚伯兰,使他在 外 国 君王面前蒙羞抱愧而痛改前非。“神不偏待人”(罗 2:11),神藉着这件事再次彰显了他的圣洁与公义。 2, 失去为神见证的机会 应该承认,亚伯兰在法老面前介绍与 撒莱的关系时有一半还是真实的,因为撒莱的确是他同父异 母的妹妹(参 20:12)。亚伯兰不敢撒弥天大谎,但也不肯放 弃这半真半假的事实。这在人看来似乎是聪明的,但在神眼 中看为诡诈。圣经多次提醒我们:“高高低低的要削平,弯 弯曲曲的要削直。”聪明的结果是作茧自缚,若不是神的拯 救,后果不堪设想。该知道,信心的道路是完全委身于基督, 在他恩典中追求圣洁,绝不能有半点掺假的。 3,失去 筑坛献祭的机会 离开埃及 “于是法老吩咐人将亚伯 兰和他妻子,并他所有的都送走了。”(20)这绝对不是法老 的仁慈,而是法老清楚地看到,他及全家所遭的大灾是因为 神要保护亚伯兰。出于对神的恐惧战兢之心,他派人将亚伯 兰护送出境。 亚伯兰怀着侥幸的心,不经祷告,擅自下 埃及,又怀着恐惧的心在那里偷生,更是带着羞辱的心离开 埃及。这就是一个不信靠神,不寻求神的旨意随己意而行的 人的终极!不明白神的旨意的人必定会处处碰壁,四面楚歌 的。 ①凡事要寻求——神的引领 追寻亚伯兰的踪迹 不难看到,自吾珥→哈兰→迦南的历程,亚伯兰每一个脚印 都行走在神的旨意中,因此,充满着神的同在,享受了神的 祝福。但后来的下埃及,从圣经中找不到他寻求神的引导的 记录,这是很不正常的。圣经中多处记载以色列人下埃及的 事,其中有的是蒙神带领的(46:1-7;太 2:13-15),因而处 处受神的保护;但也有的是遭神拦阻的(赛 30:1-3、7,15-16)。 亚伯兰这次下埃及是没经神的带领的,故落到被驱逐的下 场。 ②饥荒要面对——临到应怎么办? 圣经中记载 了许多有关饥荒临到时的事。例如: A.亚伯兰下埃及 (12:10-20)——失败,B.拿俄米去摩押(得 1:1-5)——痛 苦。 今天,基督徒也会时常面临许多饥荒——生活的饥 荒、感情的饥荒、工作的饥荒等等。面对饥荒怎么办?我们 要寻求神的旨意,不要跑得太快,因为神“不喜悦马的力大, 不喜爱人的腿快。”(诗 147:10)“闹饥荒”不是神弃绝了我 们,而是要我们在饥荒中更加经历神的同在,这就是神对我 们信心的考验。 三、信心的分手(13:1/18) 亚伯 兰在埃及地经受了惧怕、说谎和蒙羞之后,于是悟出一个很 重要的真理: “远离神是一切痛苦的渊源,亲近神是一 切问题的答案。”现在他一到迦南就直奔伯特利和艾的地方, 他追思初次到达迦南时敬拜侍奉神的生活是何等甘甜,于是 “他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”(4),恢复与神的灵交。他 此时的与神相交,较之初次的光景,无论是情绪还是生命都 大辂椎轮。这可从他以后的经历,特别是他与罗得面对财产 分割的考验时的表现中看出来。初次是充满感恩,这次是深 感内疚;初次是心灵释放,这次是心负重压;这犹如一个走 弯路受尽磨难的孩子重新投入母亲的怀抱时紧紧地攥住母 亲的手不放的那种情景。毫无疑问,这对亚伯兰信心的成长 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。 一:返回迦南的光景 1/4 二: 返回迦南的相争 5/7 三:返回迦南的选择 8/18 1,立定 心志都上来: 亚伯兰带着他的妻子与罗得,并一切所有 的,都从埃及上南地去。 “都从埃及上南地去”(13:1), 此处经文中的“上”,与 12:10 中“下埃及”的“下”成了鲜 明的对比。怎样分辨“上”与“下”呢?犹太人对“上”与 “下”的理解为:往高处称为“上”,往低处称为“下”;向 北方去称为“上”,亚伯拉罕向南方去称为“下”;到京都“上”到普 通城市称“下”(参路 10:30-31)。 从地理位置与规模来 看,埃及是东南方向,迦南在东北方向,从亚伯兰下埃及上 迦南的举动可看到他是真正醒悟了。 “我要向山举目” (诗 121:1),“山”代表耶和华。基督徒的生活若是面向神 的便是向上,若是背向神的,便是向下。什么时候我们远离 神,什么时候便是向下。 趋向神面的追求是上,背向神 面的生活是下。 2,带领全家都起来 亚伯兰带着他 的妻子与罗得,并一切所有的,都从埃及上南地去。亚伯兰 的金,银,牲畜极多。他从南地渐渐往伯特利去,到了伯特 利和艾的中间,就是从前支搭帐棚的地方.妻子是骨肉,罗得 是子孙,并一切所有的,今天我们愿意把一切所有的带出来 吗? 3,筑坛献祭都要来 创 13:4 也是他起先筑坛 的地方,他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。 自身要有榜样的 献祭:重新归回,带头献祭,常常献祭, 二:返回迦 南的相争 5/7 1,和睦之家不和谐—— 远神近财 亚伯兰与罗得的叔侄关系是很密切的。当年神 呼召亚伯兰离开哈兰到远方去的时候,小罗得也是跟着亚伯 兰的,他们情同父子。此时缘何分道扬镳?主因是下埃及远 离了神,后来尽管亚伯兰悔改了,但圣经没有记载罗得有悔 改之意。其次,财富过多也引发了矛盾,“那地容不下他们, 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”(6)。双方的仆人为牲畜争牧场,争 水源,争得叔侄分手,争得骨肉离散。 2,同行之人不 同心——利欲熏心 A.当注意与神关系 什么时候我 们亲近神敬畏神,活在神的旨意中,什么时候我们的生活就 充满平安喜乐,反之必愁苦加增。 B.当注意财富来源 “不贪不义之财”(提前 3:8),唯有辛勤劳动,才能享受神 所赐的福分。而亚伯兰和罗得的财富的来源不是靠神而得 的,故会有不愉快的结局。 3,祝福之地不同居——爱 争输赢.为了谁? 有了财富,当归荣耀于天父,更当“积 攒财宝在天上”(太 6:20),因为唯有做在主身上的才是美事 (参可 14:9)。当亚伯兰与罗得的财物多得“使他们不能同 居”(6 下)时,如果他们仗义疏财,赈济穷人不就皆大欢喜 了吗?遗憾的是罗得利欲熏心,决意要与养他爱他的叔叔争 个输赢。 三:返回迦南的选择 8/18 面对矛盾,亚伯兰提出分家。“树大分杈,人大分家”,正常 的分家是成熟的标志,是无可厚非的。可是亚伯兰与罗得的 分家是发生在争吵之后,这就不能不使人感到遗憾了。 1,亚伯兰的宽容与罗得的自私(8-9) 按常理,亚伯兰 完全享有优先选择权,这不仅因为亚伯兰是长辈,更因为亚 伯兰对罗得有养育之恩。但亚伯兰不倚老卖老,不居功自傲, 而是以博大、仁慈的胸怀,慷慨地将选择权让给罗得。与之 相反,罗得“客气当福气”,“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”(10 上),自私地把最好,最“滋润”的土地要了去。今天我们 活在什么样的选择里面?很多的时候我们倚老卖老,居功自 傲,失去宽容的心! 2,亚伯兰的选择和罗得的举目 (10-18) 一个人的光景怎样,可从他面对选择时的作为 看出,一个人的度量怎样,可从他面对财富时的心态看出。 亚伯兰因有神丰盛的生命,所以他所选择、所考虑的不是物 质第一;而罗得毫不退让,定睛在眼前的利益上。 两种 选择,两种结果: A:罗得的举目看见的是——如同“耶 和华园子,也象埃及地”(10 下)一样滋润的约旦河全平原。 然而他的目光是短浅的,他分辨不出这美好的景象只不过是 “耶和华未灭所多玛、蛾摩拉以先”(10 中)的海市蜃楼。 选择与结果——“往东迁移”(11)、“渐渐挪移帐棚,直到 所多玛。”(12)但他对居住在这繁华的平原城邑里的所多玛 人“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”(13),却充耳不闻,结果是死 里逃生,灾后余生的两个女儿与之延续孽种(19:30-38)。 B:亚伯兰的举目、选择与结局 举目看见的是——目力所 及的“一切地”(15 上),全方位地“向东西南北观看”(14 下),因着他的顺服神及他的博大胸怀和远大的目光,所以 神对他及其后裔的祝福是“直到永远”(15 下)的。为耶和 华筑了一座坛”(18)。因着他的敬畏神,所以神赐给他的后 裔“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”(16)。 3:亚伯兰的追求 和罗得的腐败 从伯特利南迁希伯仑的高地(13:3-4、18) 从圣经记载中可发现亚伯兰的生活有两个特点,就是支搭帐 棚和筑坛献祭。在本章 3-4 节和 18 节中两次讲到亚伯兰的支 搭帐棚和筑坛献祭。但两次的筑坛有着不同的性质。 第 一次的“筑坛”、“求告”是指亚伯兰追求恢复起先的爱心, 是悔改的表现。 第二次的筑坛有着更深的内涵,是亚伯 兰生命更新的表现,这是向上的追求,这是攀登的生活。这 种生活也是今日新约的教会蒙恩的信徒应有的追求。支搭帐 棚是解决生活所需,筑坛献祭是关系到属灵生命的需要。每 个基督徒应当摆正两种关系,一个没有筑好坛献好祭的基督 徒,他是不可能真正享受平安的帐棚生活的。 罗得:从 伯特利东迁约旦河,心奔所多玛——趋向腐败(13:11、14); 不亲近神,无敬畏心,导致灵性大受亏损,结果只落得被掳 和几乎命丧所多玛的可悲下场.
更多精彩尽在这里,详情点击:http://htxwsgs.com/,亚伯拉罕